你以為的不是你以為的
【父母的愛】我們的父母無法給到我們他們沒有的東西,無法給到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他們把從他們父母那裡拿過來的以為是愛的東西全給了我們。我們父母 的父母限定了我們的父母的存在和能力,我們渴望能從父母那裡要到我們想要的那些東西我們的父母不是不想給,而是他們內在沒有,實在是給不出。
【都是你的錯】當我們的孩子有了問題,如果我們對孩子說:“都是你的錯。”孩子可能的回應是:“我沒有錯。”如果父母對孩子說:“都是我們的錯。”孩子可能的回應:“其實我也有錯。”。“都是你的錯。”常常會維持住問題。父母經常和孩子一起,通力把問題維持住。
【管與不管】在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中,常常會牽涉到對對方是管還是不管的問題。管不能變成控制,不管不能變成放棄。管裡有尊重,不管裡有關愛,可能對關係會更好。
【愛與補償】當我們覺得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我們要麼通過婚姻來補償,要麼通過孩子來補償。我們婚姻的困難、親子的困難,大多是這種補償的結果。
【大與小】當我們的父母在他們的父母那裡變大時,在我們這裡就會變小,而我們就會被迫變大;當我們有了孩子,我們就會把自己變小,而我們的孩子就會被迫變大。我們在父母那裡失去的童年,往往會到孩子那裡去尋求補償。
【中立】做心理治療時,在道德、價值觀、信仰、性別、種族和關係等方面做到中立相對較易,但在來訪者的症狀和愈後上也中立就比較難。來訪者有權利擁 有症狀,也有權利繼續有問題。可是我們卻往往期待來訪者的症狀或障礙能減輕或消失。不中立時,我們就陷入了控制。治療師一控制,來訪者就會沒自由。
【講道理】孩子有時很害怕父母給他們講大道理,因為講大道理的背後意味着父母行,而你不行。所以,當父母和孩子不講道理時,就等於在講道理;和孩子講道理時,就等於在不講道理。
【留下來】孩子一天天長大,就意味着要離開。當父母的內在需要在某些方面沒有得到滿足,需要從孩子那裡獲得滿足,於是孩子就會決定留下來幫助父母。他們常常通過不願上學、上網成癮、毒品成癮、拒絶走入婚姻、社交恐懼、強迫症等方式把自己留下來陪伴父母。
在“我”出現之前,我們只有“生”和“死”;在“我”出現之後,我們又多了“重要感”和“價值感”。
【問題、阻力與創傷】哪裡有問題,哪裡就有能量;哪裡有阻力,哪裡就有動力;哪裡有創傷,哪裡就有修復。走過問題,阻力和創傷,我們就擁有了能力。
很多時候,怕的背後是愛;攻擊的背後是喜歡。(海晨心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