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與孝

◎ 圖文整理/心光網編輯部

(文/魏台鳳)


新時代靈性課程裡「愛」是主題,也是從對愛的新學習中認識自我、成就自己的一個過程。愛的序位是海寧格老師的洞見,他將亙古已存的「愛」用工作法來幫人們打開對愛的洞悉和領受。當人們無法領受來自父母的愛時,終其一生,在愛的關係中都會纏繞痛苦,糾結難解。所以中國人的宗法制度,就是立基在家庭裡的愛的關係上,用孝道的形式來鞏固倫常秩序,也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綿長不斷的基石。


然而,在數位化富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型態,大大地改變了!因為知識傳遞的快速和普及,一代與一代間觀念的轉換跟不上快速變遷的社會,導致對愛與孝的定義扭曲了,而成了矛盾與衝突,更因此讓許多做子女的,將「不孝」這個陰暗的種子深深埋下,成了障礙關係的一個隱性因子。


做子女的要怎麼做才叫孝?為什麼只談子女盡孝而不談父母的慈愛呢?因為我們都是為人子女啊!不論您今年30歲、40歲、70歲,在你心目中的父母永遠存在著重要的位子,不論您與父母的關係如何,也不論您是否做得讓您的父母滿意,在你內心深處永遠是這麼需要著父母啊!


然 而生活步調大大不同的現代人,要怎麼圓那內在對父母之愛的渴想呢?尤其是老人家的需求觀點還沒轉彎時,我們要如何去平衡愛自己與愛父母之間的差異呢?是 的,愛與孝之間總讓人困惑,愛父母與承擔責任的界限在那裡呢?父母與子女的互動關係有百百種,人們想盡孝道又常常被卡住的一種就是「勒索的愛」! 如果說愛是幸福的,就不會令人感到痛苦;在愛與孝之間讓人難以承受時,這樣的關係便需要檢視。


什麼是 「勒索的愛」呢?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很多早年辛苦的父母,在他們的內在,有一個受傷的黑洞,在體力日衰時黑洞愈大,焦慮與不安全感愈重;於是企求用愛來填 滿這黑洞。那些早年的失落,幻化成對家人的需索,從討愛到勒索愛,孰不知,這種缺乏安全感的愛是永遠填不滿的。因為對愛的如飢似渴,而不斷的對周遭的人發 出對愛索求的訊息,這些句子常是:「沒有人想到我,我早死早好…」,「人家孝順的孩子會…」「我一個人好孤單,沒人關心我…」「我老了,不中用了,沒人要 了!」這些語言聽在做子女的耳裡特別的難受,好似被批判的抱怨,多數的子女會因為承受不了而逃之夭夭。只是不論距離多遠,那對父母無法付出愛的內在躂伐之 聲便不止歇;這是海寧格說的:「沒有與父母和解就沒有未來」的深意。


這裡要談的是,當你想平衡這愛父母的願望時,你是父母的小孩,還是父母 的拯救者呢?當你是父母的小孩時,在父母面前你就只是個小孩,縱使父母需要你的照顧,父母仍是擁有絕對自主權──包括看不看醫生、住那裡、吃什麼、不吃什 麼,都同意那是他的選擇。一旦父母自己做決定,做子女的也就放下幫父母決定的承擔。


當你想做父母的拯救者時,你是將父母看小了!無論做父母 的顯得多麼無助、多麼令人心疼,那是父母陷在他們的情境裡,或許,他們有對做子女的需索與移情(做父母的往往也不知界限在那裡啊!)如果做孩子的持守: 「做父母的永遠是大的,他們有能力生養我,就有能力應付他們自己的生命課題」,這樣的想法就容易將責任歸屬去還原。


更何況天下所有的父母都 是希望孩子擁有幸褔的,也許關係遊戲中他們的「勒索」搞得你很不快樂,然而在家族系統排列中,我們看到無數的例子是父母懷著深深的愛去期許子女們的幸褔, 並且無論當時父母子女間的衝突有多大!在排列的現象場域上永遠顯露實相──「孩子,我瞭解,我要你快樂!」縱使做子女的所作所為並自以為是愧對父母的!


謝謝系統排列的方法,終於讓我們明白如何去行「孝」,也讓我們理解愛是存在且流動的,只是在關係遊戲中,被各自的想法卡住了!最大的愛,與最大的孝就是完成父母衷心的祈願:活出沒有良知負擔的人生,並將自己的生命對下一代、未來人類做出貢獻,就如我們的父母一樣。
































文章來自:


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9/0/2141.html#.Uamjiti668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好一個夏天 的頭像
    好一個夏天

    好一個夏天

    好一個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