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患照護

癌症死亡人數年有增加,這是世界各國都相同的。我國台灣地區民國89年死於癌症人數31,554人,每十萬人口的死亡數為142.23,佔總死亡25.35﹪,是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對癌缺乏認知與忽視

很多癌病的初期,身體上並無顯著症狀,故常會被患者、甚至醫師所忽視,而未能及時發現,俟待證實,其治療效果多難以樂觀。難怪就有談癌色變,而認為癌症是絕症的謬論。而患者在罹患期間,除飽受生理上的痛苦與折磨,更會遭受到面臨死亡的恐懼,對其心理的影響與打擊自很深刻。因此在其行為上也會有很明顯的反應表現。



*協助患者接受正規治療

由於一般人缺乏醫學知識,平時更無接受健康檢查的意願。對急性的發燒或疼痛,常會去找醫師診治,或去藥房購買成藥服用。而對不痛不癢的腫塊或傷口、不正常慢性出血、腹瀉、長時間的吞嚥不適或咳嗽等,卻多以為不久就會自癒,而無關重要的小毛病,更就不去關注。殊不知這種症狀,往往很可能是癌症的先兆。經過曠時延日的耽誤,最後終於被證實為癌症時,很多人又不敢面對現實,乃至一發不可收拾,進而發生階段性的情緒反應,諸如﹕震驚、否認、憤怒、磋商,憂鬱及接受等。

身為癌患家屬,當患者發生不正常的主觀性反應時,即應以冷靜慎重的態度來幫助患者渡過徬徨不安的時期,癌症已確定,自不可能會有奇蹟的改變,祇有面對現實,尋求正確醫治,以減輕患者痛楚,獲得控制,千萬不要去盲從輕信密醫偏方,如此,不但浪費金錢,特別重要的是耽誤治療時間,致使癌腫益形擴大,甚至發生轉移,俟回頭再找正規醫院求治時,不但群醫束手無策,亦很難再延長生命了。

的確,有些癌症是很少有前兆的,一旦發現,就已無法控制,這當然也是無可奈何的事!但家屬在明知患者已有明顯症狀,且已證實時,必須耐心婉轉催促患者儘速就醫並陪同前往,主動關心病情外,同時還得多予鼓勵與勸慰。




*鼓勵癌患抗癌決心

一旦進入治療階段,不論住院或門診,亦不論開刀切除、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其間患者自有種種不適。家屬儘可能多予陪伴及協助,以解患者之苦悶及消沈。

對癌患治療方面,家屬必須明瞭病人此時需要有適當的營養,心情要寬鬆,在可能情況做些有意義或趣味的工作,以減輕身心壓力,家屬及親友在精神上要多予支持,最好能有宗教信仰上的寄託,並培養與癌症扺抗的堅強意志;對治療應有信心,並防止疲乏勞累;暇時適度作戶外活動及休息,或作短期的旅遊,以調節生活,適時依自己的體力狀況參與復健以維持最低度的生活活動。



*開刀患者的照護

手術開刀前,會有多種檢查與準備,患者對其器官將受傷害而心生恐懼,家屬亦當瞭解患者之病理及生理變化,各種檢查目的及檢查前後應注意事項,而予適當支持,同時社工或護理人員也會主動介紹已做過該項手術之病友,經由對方經驗的分享更能協助患者接受檢查及治療等有關過程。

手術完畢後,家屬要注意患者的傷口乾燥、引流管暢通,幫助翻身與腿部運動等,鼓勵患者行深呼吸,輕聲咳嗽,以期早日恢復。

手術後的飲食,通常是在排氣後依醫囑,以漸進性的方式給與,從普通流質、軟食,而至普通飲食。假如患者病前因特殊疾病,而進食特殊食物者,應向醫師說明後再予使用。



*放射治療的照護

放射治療患者家屬,要明瞭接受放射治療後的反應,諸如皮膚紅癢、脫皮及疼痛等,平常要注意患者應穿著寬鬆、柔軟、容易吸汗之棉織品衣服,以減輕刺激。

進行放射治療時,如想嘔吐,要囑患者放鬆心情,應為其準備嘔吐袋,吐後,提供溫鹽水漱口及清洗臉與手。

皮膚的反應,由於放射線治療,穿透皮膚至腫瘤以消滅腫瘤細胞,也因接受放射線劑量而產生發紅、顏色變深、乾性脫皮等,常見部位是頸、腋窩、會陰等。

如何避免或減少皮膚反應之發生,首為適當的營養,次為減少照射部位的磨擦。

至於皮膚反應的照顧,紅癢者,不可用手去抓,只有輕輕拍打,用清水輕拭,不可擦拭藥物。乾性脫皮者,不可撕它,保持乾燥,避免磨擦,或敷以藥物。濕性脫皮者,避免感染,如需覆蓋膠布,不可直接貼在患處,盡量保持患部皮膚乾燥通風,可使用醫師給予之藥物塗抹。




*化學治療的照護

化學藥物治療患者的家屬,要瞭解患者噁心、嘔吐的反應與防止方法,當有副作用產生不適時,除安慰患者外,不要輕易放棄或暫停治療,也要明白不是所有藥物都有反應,有必要時,可建議醫師使用止吐藥。在飲食方面也可少量多餐,避免空腹,不要吃太多。噁心時可飲汽水等碳酸飲料,或吃些酸性食物予以抑制。對有食慾較差者,更要選擇其喜愛的食物及烹調方法,食前施以適度活動或飲用少許開胃飲料。

脫髮也是化學治療的反應,為預防其發生,可備以頭止帶或低溫療法處理,不過也要明瞭各別效果與禁忌,因此如欲施行,應與醫師先行溝通。此外,還要注意,在治療期間不要染髮。外出時,可戴帽子或假髮。同時要告知患者,脫髮可於治療結束後三個月恢復重生,可能還會長得更柔更美!

不論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可能發生的症狀如﹕口腔損傷,其損傷症狀有﹕味覺改變、口乾、黏膜炎、潰瘍、牙齦敗壞與出血等;上述症狀,一般經治療一週後可能會陸續發生,但非每個人都有這些症狀。為維護口腔舒適,應該保持口腔清潔與衛生。特別是治療前需要接受完整的牙科口腔檢查及治療。至於口腔損傷發生的處理,則祗有賴於醫護人員之協助。

不論以何種方法治療,都可能會發生不同程度疼痛的現象,其疼痛原因,是由於腫瘤壓迫到神經感染或發炎,以及比較差的血液循環等所致。家屬可陪伴在旁藉此分擔患者的疼痛感,與他一起去學習各種克服疼痛的方法,誘使患者分散注意力,收聽悅耳輕音樂、戲劇,或觀賞喜愛之電視錄影帶,或者發動知心的親友來訪閒聊,不過不要述及病情,在時間方面,也不要太久,以免影響其休息,或者讓他做些有節奏的呼吸與動作等。如果患者實在不能忍受時,當可請求醫護人員協助止痛。同時也要將疼痛情況具體的說明,諸如部位、時間、什麼樣感受與程度,疼痛是否持續性及持續多久,有什麼方法可減輕疼痛,在什麼情況下會更厲害或較緩解。醫護人員必要時會使用止痛藥物予以改善,不過儘可能採用非藥物性的方法來減輕,其方法如前述之分散注意力法。皮膚刺激法可以冷敷、擦拭薄荷等,在放鬆肌肉方面,可做深呼吸來放鬆各部位的肌肉。





*適當飲食可增加抵抗力

營養的照護﹕營養,是一切最基本的問題。癌細胞的營養消耗,要比正常細胞快,吃得好,能幫助維特體力,預防身體敗壞,重建正常組織。癌症因腫瘤的緣故,不管是否治療,多少會有食慾不振、身體疲倦、軟弱、體重減輕、心情憂鬱,而致營養失調。家屬要預防患者體重減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可能發生的副作用,使其感覺舒適,體力充沛。

對患者的營養,家屬要注意飲食均衡,以供身體基本代謝之需,能量的增加,及飲食的變化,配合癌症治療的需要。家屬要有耐心地幫助患者進食,以增營養。

至於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每日的份量,大約是﹕牛奶3~4杯,肉、魚、豆類4~6兩,蛋1~2個,蔬菜3~4份;其中一份希食用深綠色或紅黃色者,水果2~3份;其中一份希為柑桔類,主食3~6份;可食胚芽米、麵食、雜糧等,油脂3~4湯匙;並以植物油為宜,動物脂肪還是少吃。飲食應以少量多餐為宜,一次不要吃得太飽。

各種飲食的調製,除煎、炸、烤、燻、醃等外均可,這還得有勞家屬費心思去變化烹調方法,以促進食慾。以水果來講,當然是生鮮為佳,但佐以果泥、果漿、果汁或蒸的也無不可。肉類不論切片、切絲、切丁、切塊或絞碎都是一樣,食物宜選未加工、無人工添加物者為優,並注意炊具、餐具之衛生,以避免引起感染。

接受抗癌治療期患者,常見的營養問題及其調理,除噁心嘔吐已如前述外,再介紹下列各點藉供參考。

體重減輕者﹕可食用養分濃縮、體積不大的高蛋白及高熱量食物,也可服用維他命增加食慾。

口乾、口腔潰瘍,吞嚥困難者﹕要常漱口,保持口腔濕潤,防止口腔感染,如有潰瘍,避免酸性或粗糙食物,餐點宜質軟細碎,或以湯汁飲料助吞,進食要細嚼慢嚥。

腹痛、腹瀉者﹕避免容易產生脹氣的豆類、蔥蒜、薯芋、玉米、牛奶、碳酸飲料等,宜採低纖維食物,減少糞便體積,減少過量的脂肪和醣類的攝取。

便秘者﹕可選擇纖維質多的果蔬,全榖類及麩皮等,多喝水,並做適度運動,放鬆緊張情緒。

貧血或維他命缺乏者﹕可補充蛋白質、鐵質及維他命A、B1、C等。




*末期癌患心理照護

家屬照料末期癌患時,雖醫藥已盲效,家屬亦應順應自然,儘量幫助患者給予安祥、平靜、舒適的環境,和親切富有人情味的照顧和關懷。同時,要慢慢的使患者對死亡認識、接納和解脫,也就是在最少痛苦、矛盾情緒,最多願望完成,和心情最平靜的情況下,多給予心理支持,也可讓患者瞭解病情的發展及參與各項重要決定,協助使其處之泰然,說出內心的感受與交代,讓患者覺得了無牽掛,安心且有尊嚴的離開人世。



資料來源→http://www.sydao.org.tw/cure/cure_main.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好一個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